刘强东现身香港科技大学“取经”:京东的AI野心与三线作战密码
刘强东现身香港科技大学“取经”:京东的AI野心与三线作战密码
刘强东的身影再次成为商业焦点。3月17日,他现身香港科技大学实验室,参观多模态大模型、机器人实验室与无人机平台,路线精准踩中AI、机器人、无人机三大技术赛道。西装革履的他站在参数面板前的照片,传递出明确信号:京东要在技术战场争夺话语权。从Mini-Gemini V2的图像生成能力,到郑家纯实验室的供应链优化方案,刘强东的追问直指核心:“如何让AGI突破零售场景的感知瓶颈?”这种务实风格,延续了京东“技术落地业务”的基因——正如去年数字人直播破5000万成交额,AI从未停留在概念层面。 京东的技术布局暗藏战略深意。当阿里、字节、腾讯在C端AI入口厮杀时,京东选择深耕供应链场景。知情人士透露,刘强东此行重点考察“多模态技术在物流预测中的应用”,这与京东物流的“亚洲一号”智能仓形成技术闭环。数据显示,京东现有2000个智能仓配中心,AI算法已降低15%的库存周转天数。此次港科大之行,或为下一代“AI+供应链”系统埋下伏笔——毕竟,在即时零售爆发的2025年,“分钟级履约”的比拼本质是算法之战。
刘强东的“技术牌”背后,是京东三线作战的紧迫现实。外卖战场,京东上线一月覆盖126城、入驻30万商家,凭借“0佣金+骑手五险一金”撕开美团、饿了么的防线。但成本账不容忽视:参照京东物流54万员工年社保支出超300亿,外卖若扩张至百万骑手,每年至少吞噬200亿利润。刘强东的赌局在于:五险一金不是成本,而是监管趋严下的“准入门票”,更是撬动中产家庭场景的杠杆——高频外卖订单或将激活低频3C家电消费,破解京东主站6亿用户的增长瓶颈。
直播战场的“京创双百计划”同样激进:百亿流量+20亿现金,目标10万商家成交翻倍。不同于传统货架电商,京东尝试“搜索+直播”融合:用户搜索“空调”,置顶的不仅是商品链接,还有工程师拆解直播。AI脚本工具更让商家单月产出2000条短视频成为可能。但挑战在于:京东缺乏内容基因,数字人直播的猎奇效应难以为继。如何将流量补贴转化为用户习惯?答案或许在供应链优势——当美的工程师直播拆机时,京东同步提供“直播价保30天”,将内容流量直接转化为信任消费。
三场战役背后,是刘强东的“长板战略”。AI布局够务实(聚焦供应链优化而非C端爆款),外卖扩张够生猛(用合规成本构筑壁垒),直播投入够坚决(用供应链背书弥补内容短板)。这种“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”的打法,延续了京东“自建物流”的狠劲——2012年京东物流亏损20亿,如今成为估值2000亿的核心资产。历史经验表明,刘强东擅长将成本劣势转化为战略优势。
但隐忧同样存在:AI缺乏现象级产品,外卖成本结构脆弱,直播生态尚未自洽。更关键的是,京东能否在技术、本地生活、内容三线同时突破?参考美团“无边界扩张”的教训,多线作战考验组织协同能力。刘强东的应对之道是“亲自挂帅”:继物流年会、港科大考察后,他频繁参与战略会议,重现早年“每周review700页PPT”的狠劲。
站在AI革命的临界点,刘强东的选择折射出中国企业家的焦虑与野心:当互联网进入“拼技术、拼合规、拼效率”的存量时代,京东的路径是“用技术加固供应链底盘,用合规撕开本地生活缺口,用供应链反哺内容生态”。这场三线作战没有必胜公式,但足够让对手警惕——正如美团王兴所言:“不要低估任何一个疯子的战斗力,尤其是刘强东。”
相关推荐